第445章:智瑶教子(5/7)
其实也就是智氏的常备军了,能够根据指挥官的各种指令变阵,换作其它部队或许也能行,只是变阵和重新组成阵型的速度绝对快不起来。
智氏的常备军就是吃军伍这一碗饭,他们三天一小练、五天一大练,小练不一定是操练军阵,大练则一定是操练军阵,很多士兵听到什么指令,脑子里就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了。
交战状态下变阵这种操作?当下诸侯国的军队都能干,一切只因为入伍有前置条件,他们平时锻炼杀人技巧,不止一次入伍纳赋,给习惯成自然了。
在“濮阳”有不少探子,他们肯定知道了原军闹出来的大动静,只是无法确定为什么会闹出那种动静。
所有人能够确认的一点就是,原国接下来必然会有大动作,有鉴于楚国那边也在厉兵秣马,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几乎就是昭然若揭了。
“粮秣可供大军食用半年,一应兵甲器械亦在源源不断而来。”孙武这一次也会南下。
原国有一个产粮区在“濮阳”附近,当地本身就有粮食储备,调动自然不难。
同理,“濮阳”跟“邺”的距离比“邯郸”还更近,军械运输一样没有难度。
之所以是粮秣先运输,纯粹就是驻扎状态之下,粮食比军械应该早做储备。
“楚军先头部队已出国境?”智徐吾这一次同样会南下。
孙武先点头,随后说起了楚军的动向。
孙武是国尉,担任的就是参谋的作用,大量送来的情报会先送到国尉署,经过甄别与过滤才会送到智瑶手上。
因此,孙武并不是一个人,国尉署有着一干属僚。
有那么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,也就是甭管有没有用,每一份情报都会一式两份进行留档,一份在国尉署,另一份送到宫城给宦者令。
现在知道宦者令在春秋时期为什么显得位高权重了吧?因为直接干系到一国之君的生活质量,还涉及到了很多信息掌握。
在智瑶抵达“濮阳”半个月后,受到征召的部队尽数抵达,又有先锋率先开拔,智瑶所在的中军也出发了。
他们会前往郑国地界。
而在此之前楚军分为两路,一路刻意到宋国的都城“商丘”附近熘达了一圈,随后再跟进入郑国地界的主力会合。
当前,约有二十二万楚军已经驻扎在“新郑”附近,还有楚军在陆陆续续北上。
“越国已向莒国宣战?”智瑶得到答桉点了点头。
勾践这么干,既是想要避免在原国和楚国的交锋中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