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危机(4/6)
卫将军李渊,不禁让臣想到了李牧,李渊虽不比李牧名将大才,但也是堪用之人,如今国内乱贼蜂拥而起,北边又有突厥作乱,此正值危急存亡之秋,正是用人之际,岂能因小败而重惩大将,如此岂不让正在各地平乱的将士们心寒,小败就重惩大将,那大败呢?岂不使人人自危,而生出叛逆之心,为江山社稷计,臣以为此时当以恩义怀柔,收揽人心,让将军们放心在前方为陛下效力,以便早日平定天下,方为上策,臣请陛下明鉴。”
宇文士及慷慨陈词,声泪俱下地劝谏道。
隋帝看着宇文士及声泪俱下的样子,仔细一想他的话,还颇有道理,况且李渊的家眷还在他的掌控之中,他与李渊从小一起长大,他太了解这个表哥了,自幼丧父丧母,使李渊极重亲情,也极易受亲人牵制,只要握着李渊家眷,李渊就只能投鼠忌器,甘心受他的控制,而且李渊自幼胆小怕事,年幼时在宫中玩耍李渊都不敢与人争执,虽有些才气,但就他那胆量,就算有贼心,只怕也无贼胆罢了,隋帝杨广有时心里还真没看得起他这个表哥;然而王威、高君雅是什么货色他还是清楚的,除了对他还算忠心以外,其他过人之处还真说不上来,河东地区如没有李渊还真压不住。
如是想着,隋帝杨广说道:“爱卿所言有理,你即刻快马追回封德彝,传朕口谕赦免李渊、王仁恭之罪。”
“微臣领命。”
宇文士及告退后,便立即驰马沿驿站追赶特使封德彝。
宇文士及走后,隋帝杨广望着池塘中游曳的鲤鱼,心想,先罪后免,是不够的,还应做些安抚,恩威并施才是御下之道,于是他传令近侍草诏:“诏命,右骁卫将军李渊,戍卫边疆,劳苦功高,擢升右卫大将军,总领河东平叛事宜,钦此;立即快马驿道发往晋阳。”
近侍录好圣喻之后给隋帝杨广过了一下目,便卷好圣旨退了下去,把圣旨装进特制密封的桶函内,交给驿道专门给皇帝传信的信使,沿着驿道快马奔向北方。
……
晋阳万事俱备,只等李渊一声令下,便可竖起大旗,定鼎河东,西进关中,大业有望,想到此处李世民不免心中澎湃,可等来等去,却久久等不到李渊起兵的命令。
原来是隋帝突然召回了特使,又另派了特使来赦免李渊与王仁恭,李渊本就觉得事起仓促,见隋帝尚未起疑,便传令终止了计划。
李世民接到终止计划的命令,气得浑身发抖,沉默良久,刘弘基见状小心翼翼地问道:“二公子,现在该如何是好?”
李世民铁青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